香港大学(港大)理学院化学系叶志成范港喜基金教授(生物无机化学)孙红哲,以及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霍英东基金教授(传染病学)袁国勇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类已作广泛临床应用的含金属抗菌药物,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这类含金属药物在动物测试中,证明能显著降低新冠病毒的载量,并同时缓解与病毒相关的炎症。由于有关药物针对其他病症已通过临床审批,有望为治疗新冠状病毒感染,提供安全有效的替代性策略。
此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已于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并已申请美国专利。
研究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兴的冠状病毒,自2019年12月迄今,已在全球造成超过3,000万确诊病例,其中更有逾100万死亡病例。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尚未研发成功,开发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能是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的一种有效途径,而重新对目前可用的药物进行快速甄别和筛选是寻找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最为直接且实际的策略。有研究显示,瑞德西韦这种原先针对伊波拉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有疗效,是治疗新冠感染的有力候选药物。然而,瑞德西韦的供应全球性短缺,价格相对高昂,以及对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患者缺乏显著的临床效力等几个关键因素,严重限制了它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其他一系列正在进行测试的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力也有待验证。因此,我们有迫切需要更广泛地评估临床获批药物,以寻找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替代性策略。
研究方法及其成果
金属化合物早已被发现可用作抗菌剂,但鲜见与其抗病毒性质相关的研究。研究团队针对新冠病毒其中一个主要蛋白质-病毒解旋酶,当中含有起着关键作用的锌离子,而金属药物透过独特的金属置换机制,能不可逆转地剥夺这些锌离子,令病毒解旋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新冠病毒的繁衍复制。
团队对一系列金属药物和相关化合物进行筛选后,发现一种临床常用含有金属铋的抗溃疡药物-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中,能显著降低新冠病毒的载量(病毒数目),具备潜力临床应用作为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RBC能显著降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中的病毒量超过1,000倍以上,并表现出低细胞毒性,选择指数(毒性安全指标,指标越高越安全)高达975,而瑞德西韦在细胞层面的选择指数仅为129,这意味RBC在有效作用浓度(调节使用量的弹性)和细胞毒性之间的窗口非常大,安全度十分高。RBC在金色叙利亚仓鼠的感染模型中,证实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复制,减少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病毒载量,同时也能缓解与病毒相关的肺炎等炎症。
重要的是,与接受瑞德西韦治疗和赋形剂(非药物)的组别对照比较,接受RBC治疗受感染动物的新型冠状病毒载量明显降低近100倍,且主要炎症因子和趋一化因子的释放也得到显著的抑制。
团队通过机理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中的解旋酶为RBC及其相关的含铋化合物的主要作用靶标。RBC通过独特的金属置换机制不可逆转地剥夺新冠解旋酶中的起关键作用的锌离子,并进而形成铋结合解旋酶,从而使其失去生物活性。RBC及其相关的含铋化合物对新冠病毒解旋酶ATPase (IC50±0.69µM)和DNA解旋(IC50=0.70 µM)活性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他们的发现,突出了病毒解旋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潜在靶标以及含铋药物或其他相关金属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巨大潜力,为科学家研究其他抗药性病毒药物打开了研究之门。在可见的未来,采用现有抗新冠病毒活性的药物,诸如RBC、地塞米松、干扰素β-1b的联合用药(鸡尾酒疗法),在经过系统性地评估之后有望成为治疗甚至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替代性疗法。
研究团队主要成员:
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 叶志成范港喜基金教授(生物无机化学)孙红哲讲座教授
- 博士后研究员王润铭博士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
- 霍英东基金教授(传染病学)袁国勇讲座教授(袁为中国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发传染病重点实验室联合主任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 研究助理教授袁硕峰博士
- 临床助理教授陈福和医生
资助及支援团体
特此鸣谢香港研究资助局、国家重点研发计画、基础研究种子基金对本研究的大力资助,以及来自罗鹰石慈慧基金、余宇康教授及其夫人余雷觉云女士、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唐锡根先生、谭麦美燕女士、养和医院、许铭先生、许海周倩兰慈善基金有限公司、陈荫川慈善捐款纪念基金、李文慧女士、香港海南商会南中国微生物学研究基金、何佐芝冯月燕慈善基金、必瘦站医学美容有限公司、继昌堂、福和基金有限公司、谢锦明先生和叶志成范港喜基金的大力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