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对科举考试的认知,一般可能来自历史书籍或古装剧集,但经济系助理教授陈婷博士的一项研究显示,古代的科举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科举影响延至现代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不论任何背景人士皆可应考,自宋朝开始一直沿用至1905年被废除。陈博士表示:「这种以考试表现为本的选拔制度最先于中国出现,远远早于世界其他地区。我对此深感好奇,并想知道它产生的长期影响。」
研究团队透过分析历史与近代数据,发现古时在科举取得较好成绩的县,到了今天,当地的人均在学年数亦较高。陈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显示,科举制度形成了中国社会重视教育的价值观,即使在科举考试废除后,这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在微观层面上,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一个家族的进士数目愈多,其后代投放于教育的资源愈多,对下一代的学业成就也抱更高的期望。」
这项目为今天中国各地出现教育水平差异提供见解,研究结果已发表于《经济学杂志》,并获英国皇家经济学会颁奖最佳论文奖。
研究没分学科界限
科举制度并非经济学家一般会研究的题材,不过对陈博士而言,她对学习的热诚启发了她想更深入了解这题目。她自中学以来已对经济学感到兴趣,并爱阅读有关社会学、历史及政治科学的书籍。除了兴趣广泛,她对世界充满好奇,驱使她研究不同的领域,如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和发展经济学。
她表示:「研究问题不分学科范畴,你可以采用经济学的方法论、社会学观点及政治科学理论于同一研究题目上,将不同学科互相融合,对我最为吸引。」
陈博士擅于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和计量经济学识别策略来拆解经济学问题。她说:「数据分析可应用于不同研究范畴,为解答固有问题带来新方法,亦可提出新的疑问。凭借新数据来源和新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量度不同现象,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
透过数据分析验证事实
陈博士对社会时事有敏锐的触觉,最近就一孩政策对中国劳动市场的长远影响展开研究。国家早前放宽人口政策至生育三名子女,引起不少关注。
对于近来愈来愈多中国年轻人选择对工作及生活无欲无求,形成「躺平」的处事态度,陈博士分享说:「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来经济急速发展,社会流动性增加,但随着内地及世界多国近年来经济放缓,今天年青人享有的机会,远不如父母一辈。」她续说,全球很多国家现正面对向上流动机会不足与收入不均等问题。
「在实证研究上,我们运用客观资料来处理问题。一般来说,重大政策或社会现象发生,往往出于很多不同原因,并会带来多种重要的后果。就着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研究。」她指出:「透过分析获取而来的数据,我们可以探究出哪些原因最为关键,从中了解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