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学习之旅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科学和公共政策专业大三学生杨如嘉回顾了之前在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一学期的交流学习。这段奇妙的学习体验使她坚定了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


杨如嘉在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的标志前

这是杨如嘉人生第一次独自前往海外学习和生活。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了。她计划在未来聚焦于小规模渔业研究——无论是在自己的家乡山东烟台,还是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海洋实验室附近社区,小规模渔业都是当地的重要特色。杨如嘉表示:“以前,我觉得自己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这段学习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知道自己一定能行。”


杨如嘉(中间)向同学们展示一种无脊椎海洋动物

从小到大,杨如嘉一直都很喜欢大海。在家乡烟台,父母经常带她去海边,她会在海滩岩石缝里寻找螃蟹和其他生物,或者观察满载而归的渔船卸载渔货。她还喜欢看海洋相关的纪录片,想要更多地了解近在咫尺的奇妙海洋世界。

十岁那年,烟台海岸线遭遇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沿海大片的海洋生物死亡,这对杨如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她开始思考海洋保护问题,这也促使她最终选择了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科学和公共政策专业。

在昆山杜克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中,同学们可以选择前往杜克大学交流学习一个学期。绝大多数学生会在杜克大学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校园学习,但杨如嘉申请前往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进行交流。

这是杨如嘉第一次独自出国,也是她第一次来到美国。她回忆道:“我当时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毕竟,她从大一开始就希望能够去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学习。

从杜克大学主校区到海洋实验室需要约三个小时的车程,看到大海和附近的渔业社区,杨如嘉感到回家般的亲切,“这里给我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有些地方与我的家乡很相似,虽然并不完全相同。”


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附近海岸的日落

在交流过程中,杨如嘉克服了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很快适应了实验室的学习。她尤其喜欢参加实地考察,如观察鲸鱼的尸体解剖、与教授和博士生探讨学习、参加研究项目,如调查附近码头的生物多样性等。学习之余,她喜欢坐在海边,有时还可以看到海豚在海里游泳。杨如嘉觉得杜克海洋实验室不仅是研究自然的科研场所,也是放松身心的绝佳之地。


杨如嘉与海洋实验室的教授和学生在实地考察

杨如嘉对研究小规模渔业的项目很感兴趣,结合自己对美国当地渔业社区的观察和对家乡渔业的思考,她决定未来继续深入进行小规模渔业研究。她表示:“ 我的家乡烟台和杜克海洋实验室所在地都是沿海城市,两者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研究小规模渔业可以把在杜克海洋实验室的学习与我在故乡的成长经历衔接起来。这也让我开始思考可以在家乡开展的项目或研究。”

在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的交流学习是一段特殊的经历,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杨如嘉很喜欢附近社区大学所养的一只章鱼。她说:“我读过很多关于章鱼的故事,包括章鱼如何与人互动,它们非常聪明。” 而这只章鱼会挥舞触手向她索要食物,这种与章鱼的交流方式让她感觉有点像“梦想成真的时刻”。


杨如嘉在卡特雷特社区学院实地考察时遇到的一只巨型章鱼

重返昆山杜克校园后,杨如嘉计划未来回到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继续深造。她认为:“那里仍然有我可以尝试的新机会,所以在离开海洋实验室之前,我就下定决心,再次回去继续深造,读硕或者读博。在杜克海洋实验室的交流学习经历非常宝贵,帮助我理清了思路,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