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地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尽管农业生产效率有时与可持续性背道而驰,但科学提供了能够二者兼得的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农业多样化,即增加农田内外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轮作、增加区域内植物种类等手段提升生物多样性。
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的何雪清博士表示:“全球各地的多项研究表明,农业多样化不仅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还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
何雪清博士是近期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西湖大学合作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论文题为“将农业多样化纳入中国主要政策”,发表于生态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生态学与进化趋势”(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农业多样化有着巨大的潜力,即便在集约生产粮食的系统中也能提高可持续性、改善环境。”研究的另一位通讯作者、西湖大学可持续农业系统和工程实验室首席研究员Thomas Cherico Wange博士说,“但尽管农业多样化前景广阔,目前仍缺乏鼓励该做法的普遍政策。”
论文研究了中国多样化的农业系统——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小麦、水稻、和马铃薯生产系统,因此在这方面有巨大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国在政策制定中能更强调农业多样化,将对国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2004至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现农业多样化迄今为止一直是一个边缘话题。相反,为了促进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力,中国着力将不同形态的小块农场整合为面积更大、形状更规整的高标准农田。
研究团队呼吁将农业多样化纳入中国现有政策,并考虑与供应链有关的创新做法,以促进可持续农业生产。他们表示,添加这些政策,会为中国带来更多机遇。
论文中提到,浙江省在可持续农业方面制定了30余项政策,通过在主要作物体系中实践多样化,浙江省的化肥和农药使用有所下降。浙江省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省级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通过它的实践证明,将农业多样化纳入政策,能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和粮食安全。
“如果中国愿意在制定未来农业政策时考虑我们的建议,其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努力将为全球粮食系统转型树立榜样。”Wanger博士说。
何博士表示:“将多样化纳入中国的主要政策展示了如何将科学研究应用在实践中。当然在未来的操作中,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讨论,也要考虑到当地的情况”
西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的邹怡博士也是该研究的论文作者之一。
西浦学者简介
何雪清博士是西浦的生态学学者,她对基于农业多样化、生物控制、农业生态学、有机农业和生命周期评估的可持续农业研究有着广泛的兴趣与经验。
邹怡博士是西浦的生态学和昆虫学学者,研究方向包括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他的研究兴趣还包括如何通过模型模拟和实证研究有效衡量不同维度的生物多样性。
(记者:王璐谣 翻译:韩香音 编辑:胡秋辰)
来源:西交利物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