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于1999年成立中医药学院,是香港地区首间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开办全日制中医及中药本科课程的高等院校,至今拥有逾二十年历史。学院一直致力开办优质的中医药课程,积极培育能为本地提供高水平的中医医疗服务的专才,多年来人才辈出。
这次我们邀请到三位都是早年师承于浸大的中医毕业生,包括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教授钟志豪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中医药发展助理专员暨顾问中医师吴梓新博士以及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学科研部讲师林振邦博士,与我们分享他们昔日的校园生活点滴,并阐述他们对于浸大即将承办香港首间中医医院以及中医药业未来发展的愿景和见解。
01.师承浸大,根基深厚
从中医药学院成立到赛马会中医药大楼的建成,三位校友均见证著母校提供的中医药课程和中医医疗服务的发展与提升。面对紧密的课程,三位校友亦曾在浸大的图书馆留下不少脚印,他们对于当年寒窗苦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谈及浸大的中医课程,钟教授说道:”浸大的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理学士(荣誉)双学位课程,涵盖中、西医知识、亦包含中药系的课程内容,加上优良的师资,不但为学生提供深厚根底,亦为未来事业发展奠下坚实的基础。”
吴博士回想在学时期的课程设计和学习氛围,造就亲厚的师生和同侪关系,至今仍会聚旧,感情深厚。林博士特别提到:“浸大作为香港首间开办中医课程的院校,开创先河,为本地中医药业培育人才之余,在业界建立的人脉网络亦为浸大的毕业生提供更多机遇。”
02.辨证论治,沟通理解
浸大中医多年来培育无数优秀中医药业人才,于不同界别和岗位服务。三位校友现时在业界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包括临床诊症、在大学任教作育英才以及参与政府的中医相关小组为公共福祉出谋献策。对于身兼不同角色,林博士表示:”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上述的工作都需要经历’辨证论治’的过程,只是对象不同。”
吴博士补充道:”身为医师,我们要为病人解决身体的问题,是’辨证论治’最直接的体现;身为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驱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于中医学术和临床方面的认识;最后,在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我学习到需从不同身份及角度看待事物,尝试理解各方处境从而达成共识,充分体视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钟教授特别提到:”不同的岗位都需拥有找出问题癥结所在的能力,并懂得运用现有的资源以达致最佳的效果亦是关键。”
不论身居任何岗位,沟通及理解固然重要,分析和解难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
03.承先启后,中医旗舰
2021年6月,政府宣布浸大获选为香港首间中医医院的服务契约承办机构,眼见母校即将肩负重大的使命,三位中医本科的校友亦同感欣喜。对于中医医院的发展,他们抱著不同期盼。
钟教授寄望中医院能够帮助纾缓香港现时的医疗问题,他阐述:“现时政府的专科门诊轮候时间过长,日间复康床位亦不足,因此中医院的首要任务是为政府分担医疗服务的压力。中医院将会成为教学的模范,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专科训练和临床参考,同时亦让大众看到中医在处理医疗问题上的能力。”
此外,林博士亦期望中医医院能成为本港中医的传承基地,以医院体系推进中医的临床和教学发展。
最后,吴博士表示:“营运本港第一所中医医院绝非易事,需要建立一套全新并适用于香港的经营模式,但乐见母校愿意承担此历史重任。期望中医医院能担当中医药发展的旗舰角色,与业界分享成果。”
04.把握机遇,薪火相传
近年政府锐意发展中医,随著中医医院预计于2025年投入服务,三位校友一致认同本港的中医药业发展将更上一层楼,并寄语有意加入行业的年轻校友要把握黄金机遇。
吴校友鼓励年轻校友道:“年轻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他们会更贴近潮流,紧贴社会步伐,只要凡事都充满热情,将来可以创造出更多发展空间。”
林校友深信读中医亦可以有多元的出路,关键在于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了解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师弟妹可朝著有兴趣发展的方向,好好装备自己。最后,钟教授勉励他们要有韧性和魄力,即使在创新的路上遇到波折,仍要保持耐力,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