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来自10个东盟国家的100名17至21岁的青年齐聚新加坡,参加青年环境营(Youth Environment Camp, YEC),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今年的营地活动围绕着该地区对减少碳足迹的追求和努力而展开。通过讲座、研讨会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参与者就脱碳挑战、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食物垃圾管理和碳计算等主题进行了意义非凡的对话交流。
受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影响,2021年该活动曾以线上形式展开。随着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22年线下活动重磅回归,为期五天的住宿营揭开了该活动重返线下的序幕。参与者可以重新踏上体验式学习之旅,探索城市昆虫农场Insectta、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Sungei Buloh Wetland Nature Reserve)和新加坡知新馆(Singapore Discovery Centre)。露营地(以前称为STEP环境营地)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NUS Tropical Marine Science Institute)组织,并得到淡马锡基金会(Temasek Foundation)的支持。自2013年以来,该计划已吸引9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旨在培养东盟青年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携手共同面对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培养下一代可持续发展的领军者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Baey Yam Keng)先生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意识和对话的优点,以及青年在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种实践经验为我们的年轻人提供了课堂上所学之外的技能和知识,并使他们能够正确地为低碳未来做出积极贡献。作为未来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我鼓励你们交流观点和分享经验,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并团结你们自己的社区采取更大的气候行动。”
来自菲律宾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Marine Science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的Miguel D. Fortes教授赞同马炎庆先生的观点,他发表了题为“重新定义青年在东盟环境可持续性中的作用”的主旨演讲。Fortes教授对该地区目前面临的环境挑战进行了全面且透彻的分析,他强调了给予青年一席之地的重要性,指出他们是东盟的重要组成力量,促使他们成为推动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Fortes教授指出,科学素养和探究将为青年通过领导力和创新来“更新和刷新”社会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公民科学和蓝碳专家,Fortes教授就蓝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健康的红树林、咸水沼泽和海草草地如何有效地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Fortes教授提请大家注意东盟地区是如何拥有世界上最大范围的潜在蓝碳生态系统的,他鼓励青年与会者“与科学合作”,发展生态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以实现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更好把所学付诸实践,该活动组织学生们参观了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广袤的红树林和泥滩。 学生们在参观时认识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益:湿地是候鸟重要的中转站,也是弹涂鱼、泥龙虾、白鹭和鳄鱼等野生动物的家园。
为可持续未来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在新加坡第一个城市昆虫农场Insectta,学生们了解到一种创新的食物垃圾解决方案:使用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ies)将食物垃圾转化为有价值的生物材料。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和研究不同生命阶段的黑水虻,让他们得以一窥可持续利用和废物管理的未来。
Souphaphone Thammavongsa表示:
“使用黑兵蝇处理食物垃圾是一个减少湿垃圾并获得农业效益的创新想法。此次营地活动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很棒的学习计划,以提高他们对碳足迹和其他环境问题的了解。”
可持续能源和食品解决方案是参观新加坡知新馆时提出的主题,学生们看到了太阳能电池板如何为知新馆约60%的电力消耗发电,以及利用水培技术在城市农场种植可食用的蔬菜。
实践研讨会还使学生熟悉一系列的实际应用。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高性能计算研究所 (Institute of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IHPC)的科学家李显博士举办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了解了关于碳计算的全面概况,包括用于衡量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核算标准。研讨会以一项活动结束,该活动呼吁参与者在参加YEC等活动时计算自己的碳足迹。
来自缅甸的参与者Khant Zin Thaw先生认为,这一项活动使理论变得个人化。“我认为这是让年轻人意识到我们日常活动排放了多少碳的最佳方式。此外,我深刻理解了我们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需要采取的有效行动。”
学生研讨会的举办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参与者在会上相互对话,作为一个国际和集体社区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你们的行动将决定东盟的未来,”Fortes教授告诉与会者,“你们必须从克服那种认为自己太过渺小而无法有所作为的想法开始。”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NUS News,原文标题为ASEAN youth unite for climate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