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科学的人工智能论坛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隆重举办

11月20日,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和香港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面向科学的人工智能论坛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隆重举办。论坛为期两天,整个议程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香港科技大学两校的分会场里实时同步直播。大量来自学术界和业界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云集于此,分享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融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

本次论坛是两校首次同步研讨会议,邀请到了阿里云首席技术官周靖人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首席研究员谢幸博士,腾讯机器学习技术总监、算法负责人康战辉博士,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教授,微众银行首席AI官杨强教授,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印鉴教授等六位AI业界和学界的专家莅临现场发表主题演讲,吸引了近六百名观众来到广州分会场参与,香港分会场的观众通过直播也积极地参与讨论。论坛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院长陈雷教授主持。

活动伊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发表开幕致辞。他表示,AI发展对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他更希望能借这次论坛,为学界和工业界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阿里云首席技术官周靖人博士就“大模型应用的机会和挑战”发表了主题演讲,周博士从阿里云的研发实践出发,分享了他对大模型应用的洞察。他提到,阿里巴巴2018年开始投入大规模研发“数据+知识双驱动的智能应用新范式”,阿里“通义千问”则是从通用大模型到应用大模型的一个典例。目前企业大模型应用的挑战是分析定制模型以适配企业特定场景与复杂业务系统,但大模型的意义是引领下一代行业创新应用,我们正处于时代的起点。

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首席研究员谢幸博士就“社会责任人工智能”发表主题演讲,谢博士从“社会科学和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演变”出发,阐述了自己目前对于人工智能与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结合的研究。他强调,人工智能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可以增强我们对于人类和智能的理解。

腾讯机器学习技术总监、算法负责人康战辉博士就“腾讯混元大模型自研之路及其在数据科学领域的应用”发表主题演讲。康博士首先对混元大模型整体能力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腾讯混元大模型是今年九月发布的自研千亿级通用大语言模型,基于Angel机器学习平台支持180+业务api接入及精调,具有文生文、文生图、混元机器学习框架等领先技术。通过康博士对混元大模型在腾讯数据科学业务领域的应用,让观众们领略到了混元大模型的不凡潜能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教授就“盘古气象大模型“发表主题演讲,田教授介绍道,盘古气象是华为云向科学计算领域引入AI方法的前沿探索,通过AI方法的介入,可以大幅度提升气象预报速度,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新的大气演变规律,还有助于打破原有预报技术垄断。最后,田教授引用了《Nature》审稿人的评语:盘古气象大模型的应用使人重新审视气象预报模型的未来

微众银行首席AI官、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杨强教授就“联邦迁移大模型”发表主题演讲。在演讲中,杨教授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机器学习、AI大模型、大模型(LLM)、联邦学习和大模型、可信联邦学习、金融领域的应用演示以及模型知识产权。最后,杨教授展望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印鉴教授就“ChatGPT类大语言模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印教授首先介绍了背景,包括基于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时代的到来。他还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认为它能够加速释放各个行业的商业潜能,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思考。此外,印教授还介绍了中山大学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工作。

随后,数据科学与分析学领域汤南教授主持了主题为“AI for science, are we there yet?”的圆桌讨论,嘉宾包括杨强教授、谢幸博士、印鉴教授和陈雷教授。

从ChatGPT的引入开始,他们讨论了人工智能相关的历史定位、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人工智能的中央集权化、超级智能、重塑社会分工以及数据科学职业的未来等六个议题。议题引发了四位嘉宾之间的精彩讨论。现场观众也纷纷提问,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迎来尾声。

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各大高校,以及阿里、腾讯、华为等企业亦有代表参会,在提问和交流环节参与现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