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伙在中国支教10年,不接受采访,只想做一名教师

如今,在中国,外国人虽然数量也不少,但在中国,依然只是一滴水落到了海洋里面,国内的大多数人依然没有接触过外国人。但对于广西山区的一个村子来说,外国人,也就洋人,那就是个带着孩子四处玩耍的小伙子。卢安克是德国人,很早就来到了中国,成为了一名教师,在中国西部山区,极其艰苦的地方支教了十年之久,而且他不接受采访,只想做一名老师。

对村子里的人来说,这个来自德国的小伙,他就是来自国外的活雷锋。卢安克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普通人,只是他的理想和别人不一样罢了,没有什么特殊的,他做的一切也只是为了他的理想在努力而已。

一、一位教育家的理想与执着

出生在德国汉堡的卢安克,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家庭,家里面连同他在内四个孩子,除了自己的弟弟在德国,哥哥和妹妹都不在德国,他的哥哥卢安思做的工作虽然和他不相同,但两个人的理想是一样的。但卢安思从事的是反战活动,经常在英美等国运送武器的港口进行游行抗议,用自己的行动来抗议和反对战争,希望这些国家可以不再轻易发动战争,进行反战活动。

卢安思还经常到一些贫苦的国家,比如非洲,他帮助非洲国家的人拍摄文化纪录片,记录那些只存在于贫民中的文化基因,同时他还要对各地的文化进行探索。总而言之,卢安思就像一位斗士,他努力在世界的被人忘记的角落,发掘那些被尘土掩埋的人类文明,同时他还努力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是一名正值的反战主义者。

卢安克的妹妹和卢安克差不多,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工资不高,但她却非常喜欢那份工作,因为做的这份工作,她可以陪着孩子们一起玩耍,陪伴着他们度过儿童时期。

支教的生活是非常苦的,中国一些山区,条件非常差,没有东南沿海那样发达,有些地方,喝水都是问题,更别说洗澡了。这样的条件,很多国人自己都有些不能忍受,更别说来自德国这个发达国家的人了。但卢安克不一样,他不认为这样的生活艰苦,反而感觉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生活的很快乐,像清道夫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着。

大山里面的生活,一个月的花费是外面生活的几十分之一,外面一个月花费几千元,大山里面只花费一百来块钱。这样的清道夫式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卢安克过了整整十年之久,而且他还舍不得离开。

二、十年支教生活

2001年,卢安克来到了广西东兰县林广屯,此前他也曾在南宁、桂林一带当过教师,他到林广屯是为了免费办学,免费上学,因为他有着自己的梦想要实现。

华德福教育体系以智慧、心智、动手能力三个方面出发,教导出完美和谐的人才。卢安克就主张华德福教育,他来到中国,所以他来到了中国。当年他来到中国的时候,都是传统的教育体系,没有华德福教育,于是他就留了下来,开始在中国支教。此前在南宁一带教学的时候,他是在中学当老师,这样的教育他虽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英语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但却不能完美推广华德福教育,因此他来到了林广屯,开始免费办学。

卢安克办的教育活动没有文凭,但也不用付学费以及课本费。因为免费,所以上他课的人也不少,培养孩子们的智慧、心智以及动手能力。

在卢安克的教学过程中,发生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村子里要修一条公路,村里人都不识字,无奈之下,他们就找到了卢安克,希望他可以在县里面申请一笔钱。卢安克没有同意,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动手机会,他带着他的学生们修路,不仅做建模,还带着学生们画草图,在这么一个洋小伙和一群孩子的努力下,还真的修好了这一条公路。

路修好之后,也震惊了,虽然他们不懂,但不代表他们看不到孩子的变化,随着成果的出现,卢安克也出名了,和很多人不同,他不喜欢,也不想出名,可能对他来说,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采访可有可无。

结语:

2006年,十年支教生涯结束了,这一年,他必须要离开,他在中国的居留证到期了。卢安克不想离开,他萌生了加入中国籍的想法,但他并不满足加入中国籍的条件,因而没有加入中国籍。

回国之后,卢安克放不下中国,放不下那些他接受过的学生们,此后几年,他一直在德国和中国之间往返,推行华德福教育,并且在努力加入中国籍,希望可以长期留在中国。今天,卢安克依旧在中国,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农村继续着他的教育,只是因为离开了媒体,他的行踪并没有多少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