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探讨科创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澳大校长应邀分享经验

“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会议”7月12至13日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在全体大会上,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以“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在线发表演讲,向众多国际政商学界嘉宾分享见解和澳大在有关方面的经验。

宋永华线上演讲

是次全体大会主题为“全球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聚焦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助力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发展,超过200名来自各地的嘉宾与会,当中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负责人、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人等。

有关宋永华于全体大会上的发言,可阅读全文如下:

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会议的主题是“全球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凸显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在知识型经济形态中作为核心要素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互为依存的高度关联性。本人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30年,从一线的研究人员、发明者和教员,到曾经的创业者,到目前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工作主线围绕科技创新和培育人才。借今天的机会,很高兴和大家分享关于建设科技强国目标下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一些思考。

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世界早已不可逆转地进入以科学和技术引领经济力量提升的知识型社会。在21世纪的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先进材料、航天和深海技术、绿色低碳等为代表。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多数将产生于多学科的交叉演进和相互推动和整合中,这将驱动研究范式的变革。如何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模式去推动有效获取科技创新的研究范式的变革,我认为对科技创新的成败举足轻重。澳大这几年做了一些尝试,在科研方面采取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构建高峰和加强合作的方针,提出“PICK”策略(P-Problem orientation以问题为导向、I-Interdisciplinary interaction跨学科合作、C-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协同创新、K-Knowledge translation知识转移)。澳大在传统的大学架构的基础上,建立了「4个3」战略研究布局,以依托三间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中医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 开展国家所需的科技创新,重点建设三个前沿科学的研究方向(肿瘤精准医疗、先进材料和区域海洋),进而围绕三个跨学科交叉领域(认知与脑科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数据科学)构建交叉融合平台,再延申到三个人文社科研究平台(澳门研究中心、亚太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这个研究布局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合作,聚焦世界尖端学术问题的同时着眼于澳门和国家的重大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切实推动区域经济形成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局面。

从国家层面的科技竞争来看,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中国在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核心内容的顶层设计和法律制度方面,已于2021年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同时,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新一轮修改完成。在我们从建设知识产权大国转移到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思考。第一是,以知识产权最重要的保护形式—专利为例,其特征是保护特定范围内的发明和其相关细节,但真正实现面向市场的最终的制成品往往包含很多专利。如何形成真正意义的专利技术壁垒,需要专利群和专利保护策略,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尤其对中小企而言。如何布局前瞻性科研的同时部署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达至协助中小型企业共同创新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目标,不仅须要有对所相关技术领域的把控,也须要有对可能的产业和相关市场及竞争的全面分析。系统培育这样的能力是建设知识产权生态的关键之一。 

第二是,科技创新催生可保护的知识产权,其产生的速度必然加快,但知识产权核心是一种商业和法律工具。在智力成果以法律形式确认其产权拥有权并受到法律保护后,企业须要通过知识产权资产的有效管理、价值提取、应用的匹配、形成或融入标准、维权等商业化运营来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所以,知识产权有效营运是知识产权生态中另一重要关键。善用知识产权可保持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的竞争优势,以击败竞争对手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或占取更大的市场。同时知识产权有效营运可成为创造高价值就业机会、吸引投资、支持商业竞争力和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有力工具。然而,知识产权资产的营运需要有具备商务、技术、法务等不同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方面目前是我国的短板,如何系统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第三是,溯本求源,科技创新的根本是科学和技术层面的开疆拓土。科学有其普适性、共同性,虽然未必即时看到应用,但随着技术层面的深入研究,并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就能彰显科学的适用性,也只有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推进下,科技创新才有源头活水。所以在推动利用知识产生经济效益、创造新价值和新财富过程中,须清晰认识到科学和技术层面的基础研究依然是知识型经济社会的基石。

 澳大经过40年的发展,已积累了一批不乏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政策体系框架方面,已制定了完善的保护知识产权的规范,包括《澳门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及细化的《澳门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条》。对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进行有效保护和延伸。学校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快速增长。目前已有多项专利通过澳大创科有限公司(UMTec)许可于商业公司。澳大于2017年成立创新创业中心,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的环境。中心在2019年获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成为国家众创空间。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心已孵化了超过40间初创公司。澳大于2019年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立了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为大学在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产学研合作提供强而有力的实体支撑。至今,澳大珠研院承接包括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超过100项,商业合作项目超过50项。

展望未来,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战略需求,澳门大学将竭尽所能,创造更多科研成果并推动成果转化,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助力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

新闻来源:澳门大学传讯部